春节前夕,铜川市耀州区为传承传统文化,计划恢复已30年未演出的耀州火亭子,通过老手艺人的努力,大家的积极参与,希望在春节期间展示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。
“北街的狮子,南街的龙,东街的火亭子耍个红”,在永安路街道南泉社区,师傅们正在给火亭子上色,经过上色的火亭子变得栩栩如生,师傅介绍,在今年的正月十五会有专业演员,身着古装,与这些造型融为一体,让火亭子真正的“活”起来。
耀州火亭子市级非遗传承人樊尚文说:“我做的是千年薪火,下面是个窑炉,烧制铜川经典的工艺瓷倒流壶,上面做了个耀州老碗,之所以有耀州老碗才承载了耀州瓷的千年炉火,这是我设计这个作品的想法。再一个也是为了传承,我从小跟我师父也是我岳父,多少年来一直在做,想把这个事继续好好传承下去。”
西北一绝火亭子,它是耀州区东街人的拿手戏,是农村社火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。然而,随着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,在耀州区曾经盛极一时的火亭子已经日渐式微,30年没有演出了。这次能够重新展演,这让非遗传承人樊尚文和胡民才都充满了干劲。
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纸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民才说:“这次火亭子演艺时隔三十年能再次启动,与咱们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。这次我创作了一个梁祝,梁祝这也是我多年来构思的一个作品,两个蝴蝶,蝴蝶背上站两个娃,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,下面是祥云,好似蝴蝶顺着祥云飞上去了,今年整体的氛围很好,多年来也没有演过,这次的演艺应该能给全市人民带来一场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。”
据了解,耀州火亭子传统工艺融美术、绘画、造型、纸扎工艺于一体,耀州火亭子始自清末民初。据东街村老艺人讲,那时,耀州区分东、南、西、北四社,每年元宵节,各社均办社火互相竞赛。东社常办社火的艺人们为了出奇制胜,设计了以故事人物和纸扎彩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,在晚上演出。经过不断改进,这种独特的社火在东街村盛演不衰。经过多年的沉寂,今年春节期间,将为全市人民展演。
耀州区文化馆副馆长孙洁说: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,耀州火亭子是耀州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,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,是陕西民间艺术的一绝。火亭子近年来亮相‘灯火里的耀州’,并登上央视春晚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‘增底气、接地气、有生气、聚人气’根植于城乡,乐享于群众,让尘封久远的乡愁实现了‘共融、共享、共赢’的生动局面,为广大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特色非遗盛宴。”(耀州区委宣传部供稿)
春节前夕,耀州区为传承传统文化,计划恢复已30年未演出的耀州火亭子,通过老手艺人的努力,大家的积极参与,希望在春节期间展示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。九游娱乐平台